2014
2013
2012
2011
2010
2009
2008
2007
2006
再想內城區-社區共利計劃
「我的台東夢」講座
看見舞蹈.看見台灣:當代台灣舞蹈新趨向
華語紀錄片節2014 -座談會:「台灣紀錄片的發展」
台灣舞蹈力量25年--舞蹈空間的國際視野與藝術教育
【音樂沙龍】仲夏絃趣--炫麗之美
美麗台灣之春夏秋冬
香港書展台灣獨立書店展
朗讀金庸
王道劍出.與誰爭鋒
KANO--電影劇本朗讀與音樂
文學與音樂的時空穿越
台灣有聲—華文朗讀與音樂沙龍
「少即是多,小也是大」:陳建騏與林奕華的創作經驗之談分享會
HKCO笙演奏家黃郁軒 - 音樂分享會
唱自己的歌—音樂劇作曲家冉天豪的創作夢
再想都市邊緣-自力營造聚落與落腳城市
再想社區空間-以影像賦予公民權
2014台灣月義工招募及交流講座
2014台灣月影音全紀錄
我島,我城,我們的歌_馬世芳
故宮潮—與時俱進—從數位科技的應用與創新邁向 4G 行動博物館
給自己一個冒險的理由
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
回眸與追尋-從《金鎖記》到《孟小冬》談女性視角新京劇
文化資產活化的台北故事 劉維公
凝視舊城區-台北歷史街區的文化與創業 周奕成
凝視舊城區-台北歷史街區與偶戲的對話 羅斌
脫胎換骨玩中樂—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創新之路 鍾耀光
古蹟與城市-從台北故事館講起 陳國慈
台灣老行業-Formosa Oolong Tea的美好年代 池宗憲
再想內城區-社區共利計劃
青春老城 美好傳承 西城故事音樂憶像微電影
再想社區空間-以影像賦予公民權
我的香港迷戀
少即是多,小也是大
從部落觀點反思現代社區營造
台灣高空中的美麗與哀愁
再想都市邊緣-自力營造聚落與落腳城市(一)
再想都市邊緣-自力營造聚落與落腳城市(二)
再想都市邊緣-自力營造聚落與落腳城市(三)
「台灣有聲」記者會
文學與音樂的時空穿越
KANO--電影劇本朗讀與音樂
台灣老行業-茶器的應用與創新美學 池宗憲
台灣、香港,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 (李 烈)
電影沙龍 陳湘琪如何闖開表演之門
繪本導引創意 方素珍(花婆婆)
顛覆經典、趣味閱讀 王文華
我愛閱讀 王文華
Fresh Taiwan文創國際拓銷特展
國光劇團 2014 秋季公演《康熙與鰲拜》
2014工藝之夢 - 台灣工藝競賽暨工藝時尚特展
狄達斯多夫低音大提琴協奏曲
華語紀錄片節2014
賀照緹和張虹談紀錄片
稻禾
2014 年臺灣國際藝術節
詩 手跡 館藏展
2014臺南創藝生活節
《EAST MEETS WEST》新年爵士音樂會
從甲午戰爭到乙未割臺文學特展@台灣文學館
「人聲有愛」慈善音樂會
《一座擁有美好山徑的大島》、《來自香港郊野的美好》
台灣報到-2014台灣美術雙年展
台灣當代首飾未來派-2013國際工藝競賽台灣入選者聯展
2014台北國際書展
釉母—林瑞華高溫柴燒陶藝展
穿越大稻埕-相遇在傳藝
莎士比亞誕辰450年新創劇目: 馬克白 (自由體戲曲)
「舞過介」系列:安娜琪舞蹈劇場及三式《第七感官》(台灣)
冉天豪的合唱世界 The Music of Jan Tien-hao
林奕華的2堂仲夏愛情課
古韻。今釋
看見台灣 悅讀台灣
看見台灣
織路染旅-臺灣當代纖維藝術的蛻變@台灣工藝文化館
Copyright © 1996-2013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版權所有・不得轉載 | |
地址:香港灣仔港灣道18號中環廣場49樓4907室![]() |
電話:(852)2523-5555 |
電郵:[email protected] | 傳真:(852)2522-2801 |